了解最新無人機行業資訊,領略不一樣的飛行智慧
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對7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會商研判。
綜合分析認為,7月份,隨著主雨帶北移,南方梅雨期結束,北方可能提前進入雨季,我國七大江河流域將全面進入主汛期,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更為嚴峻復雜。
傳統人工巡檢戰線長、面積廣、徒步巡檢效率較低,安全風險較大,而無人機的介入有效助力防汛工作,彌補人工巡檢的不足之處,為巡檢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洪水災害中,無人機因具有快速、精準、全天候的優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讓防汛工作更高效的進行。無人機可以把災害現場的高清圖片、視頻傳回指揮中心。如果有人員被困,無人機可通過搭載的裝備開展搜索、定位,加上具備夜視功能的設備,可實現全天候救援,還可以向被困人員進行物資精準投送。
一、實時觀察,掌握信息
無人機搭載著高清云臺攝像機,可迅速穿越山區、河流等人員不易進出的災情嚴重地區,深入腹地獲取受災情況、實時監測洪水的發展情況,并傳回圖像。
指揮中心可通過無人機傳回的圖像直觀地了解洪澇災害的強度和分布情況,未雨綢繆,及時對汛情的發展做出應對方案,有效降低和減少災害風險。同時,無人機還能實現遠距離目標的坐標實時解算定位,為減災和救災提供科學依據。
二、隔空對話,助力救援
在道路受阻,通訊中斷的情況下,救援團隊可以通過無人機在空中搜尋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在鎖定具體被困人員的位置后,利用無人機的高音喇叭將救援的方法告知被困人員,并與被困人員進行實時隔空對話,這對于快速穩定局勢,安撫被困人員的情緒有積極作用。
在救助過程中,無人機可以配合救援任務的展開,傳送繩索,通過對話指導被困人員的行動。同時,當救援團隊無法馬上到達被困人員的位置進行營救時,無人機還可以攜帶救生圈、食物、飲用水等應急物資,以空投的方式快速精準投放到被困者手里,提高被困人員的生存概率,為救援爭取更多時間。
三、搶修通訊基站,及時恢復通信
光纜維修區域山勢險峻,采用傳統人力布放光纜耗時耗力,難度極大。利用無人機布放光纜則能有效克服地理環境以及其他影響施工的不利因素,特別適用于自然災害頻發的山區和跨河等復雜區域,既確保了施工安全,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搶修工作。
四、災情評估,災后防疫消殺
救援推演:基于二維正射模型可以制作電子指戰圖,便于救援人員合理部署應急救援力量。基于三維模型,還可提前預判洪水沖擊方向、易受災區域、測算圩堤內外的水位差值、進行淹沒分析等,協助風險評估,撤離路線標注。
災情評估:大疆智圖具備分析功能,可進行在線測量,包括直線距離,區域面積,土方體積,具體點位信息定位。通過這一系列功能,協助消防指戰員測量災區的受災面積,決口跨度測量等,助力災情評估、人員搜救路徑規劃。
災后防疫消殺:洪災過后,往往引發各種疾病的傳播和流行。為了保障人員安全:通過無人機可實現空中噴灑,只需簡單設置作業參數,就可全自主作業。遠程操作有效控制人員和疫區距離,避免交叉感染。
近年來,泥石流、塌方、地震、洪水......面對頻發的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變得格外重要,地質災害調查在一些重災區,這些工作會變得格外艱難。
利用傳統的方式對地質災害災區進行調查是一項成本與代價都很高的工作,運用無人機影像技術來無人機低空攝影系統能快速獲取高質量、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實時圖傳、正射影像、傾斜攝影等技術手段,可高效的完成各類地質災害調查任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