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無人機行業資訊,領略不一樣的飛行智慧
前言
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不斷發展的當下,無人機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人們視野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
隨著5G時代開啟,無人機也從最開始的軍事方面的應用,逐漸向民用領域拓展,成為諸多應用領域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9月7日,是地鐵安全日。近年來,隨著地鐵線網快速壯大,地鐵保護風險隨之加大,為更好地為地鐵運營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廣州地鐵利用高新技術,成功探索地保無人機智慧巡檢模式,歷經多次實地調研勘察,2019年正式組建了無人機巡檢組,實現地保無人機智慧巡檢模式的最終落地和推廣。
目前,廣州地鐵無人機巡檢組由子公司廣州軌道交通建設監理公司負責組建,共持有大疆御2無人機2臺,機組成員為3名,平均年齡29歲,均通過了由中國民航飛行標準司與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協會頒發的多旋翼飛行執照,累計飛行時長達163小時,累計巡檢里程達79163公里,發現制止侵入地鐵保護區的外部施工行為12次。
無人機助力地鐵保護巡檢
地鐵車輛在軌道交通線路上運行必須確保線路結構有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根據相關規定,該空間一般在結構周邊50米范圍內,也就是地鐵安全保護區。外部單位在地鐵安全保護區內違規施工,會影響到地鐵的正常運行。
為全力保障地鐵運營安全,廣州地鐵配備了專業人員對地鐵安全保護區進行分段巡查。對于高山等地形地貌、封閉住宅小區、管制區域,或者天氣環境惡劣等難以進行人力巡查的,通過無人機智慧巡檢,為地鐵運營筑起了安全防線。
地保無人機智慧巡檢項目是科研創新在地鐵保護業務的成功探索。通過無人機監測,操控手與巡檢專業人員的密切配合,實時識別出視頻圖像中是否存在不當施工行為以及鉆探機、打樁機等對地鐵運營線路產生嚴重威脅的大型施工器械出現,一旦監測到地鐵保護區存在人員施工或大型施工器械,則立即告知相應線路駐點工作人員,提示其及時處理,從而有效彌補人工巡檢的缺陷,消滅巡檢盲區,提高工作效率,更好保護既有地鐵結構與運營安全。
無接觸式巡檢保平安
2020年疫情期間,廣州多地實行封閉管理,地保無人機巡檢成為地保巡檢的“主力軍”。2020年2月至4月,無人機共發現4起違規施工。其中在對某線路巡檢時發現,某項目在地鐵車站正上方停放了大型施工機器,無人機巡檢員發現后立即聯系線路巡檢組長前往施工現場,督促施工方將施工機器移出地鐵保護區,有效防范化解了因外部施工而導致地鐵內部結構被破壞的風險。
2021年5月下旬,廣州疫情發生以來,封閉、封控區間不斷增加,地面人工巡視再次被迫暫停,在經受去年疫情嚴峻考驗的無人機組,再次臨危受命,先后對封閉、封控區域范圍5條線路近30個站點進行空巡,完成48余次“掃盲”任務,飛行里程達318.3公里,為地鐵有序、高效、安全“戰疫”提供了強有力地支撐。
2017年起,廣州市將每年9月第二周的星期二,定為“地鐵安全日”,今年9月7日是廣州第五個“地鐵安全日”。自2019年開始使用無人機輔助巡檢工作以來,至今,無人機空巡完成360余次任務,飛行里程共計942.75公里,發現并制止多起違規作業。隨著高新技術手段在地鐵保護中的成功應用,實現地鐵保護全方位立體化,進一步確保地鐵保護安全,切實踐行 “我為群眾辦實事”,讓廣大市民安心乘坐地鐵出行。
無人機的利弊
5G時代的到來,加速了無人機產業的發展,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同時也有很多弊端。。例如,由于使用不規范對航空事業產生不利影響,偷窺居民隱私等都是無人機逐漸普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且因為5G技術的到來,這些不法行為會更加隱蔽,更加難以發現。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規范無人機,國際化標準機構ISO起草了關于無人機的相關使用規范,該草案希望對無人機制造者以及使用者進行規范。同時2018年1月26日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這也是我國首次從國家戰略層面對無人機管理與發展做出部署。
依據國家民航總局《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無人機操作者應當依法依規取得相應等級無人機執照。
END
依據國家民航總局《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無人機操作者應當依法依規取得相應等級無人機執照。
全球鷹無人機飛行學院 全球鷹無人機飛行學院位于“中國無人機之都”之稱的深圳。擁有超60000平方米的軍方批復合法空域;是中國民航局華南地區指定考點,同時也是經中國AOPA審定合格的培訓基地。擁有多年豐富的教學經驗,憑借較高通過率及取證數,已有超過20000名學員順利畢業。 全國招生熱線 400 6632 580 客服熱線:18123844707 學無人機,為高薪就業而戰 更多無人機高薪就業信息請掃碼咨詢! 獲免費線上課程+免費教材預約